当前位置: 首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教学指导书

日期:2019-3-29

点击:9160

---实践教学大纲
    (一)实践目的和任务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三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并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目标和过程
    根据课程章节体系及内容结构特点,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从中选取两个完成。
    项目一:社会观察——人与自然
    1.实践目标
    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实践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涉及现实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本实践旨在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进行调查、研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意义;通过对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关注、思考,更加真切地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自觉提高生态意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力量。
    2.实践过程
    (1).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每组八人左右。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2).各小组根据课程实践的基本要求,确定具体选题,选题经任课教师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3).采取实地调查、人物访谈、拍摄照片等形式。
    (4).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结合马原所学知识撰写个人心得体会。
    (5).所交材料应包括个人心得体会、小组调查时所拍摄照片等,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1000字。
    项目二:案例集锦——《故事与点评》
    1.实践目标
    收集若干名人故事,并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内容对故事进行解读。有利于检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掌握和运用,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
    (1).借助报纸、期刊、图书、互联网等,收集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学者、化学家、物理学家、航空航天专家、生物学家等的事迹,细致阅读并思考,用自己的语言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贡献,并注重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考察指出他们各自的思维方式的亮点在哪里,值得我们如何借鉴与学习。
    (2).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每组八人左右。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故事八至十篇左右,篇幅长短不限,完整即可。
    (3).将所收集的故事打印成电子稿,要求格式统一。无错别字词、语法、逻辑、常识等错误。
    (4).根据所选择的故事,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撰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1000字。
    项目三:微影反思——《手机》
    1.实践目标
    随着手机普及范围的扩大和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手机日益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一方面,手机为大学生带来了各种方便,如通信更加便利,获取信息更加及时,交际更加广泛等等;另一方面,手机也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机不离手、网络依赖、虚拟交往等,影响正常生活。围绕课堂上所学的"科技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内容,同学们根据对手机的认知、使用、体验和感悟,以"手机"为主题制作一部微电影,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小视角来思考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全面呈现、深刻反思科技对生活、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实践过程
    (1).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每组八人左右。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微电影剧本,提交教师审核,剧本审核通过后方可展开微电影拍摄与制作。
    (2).提交的实践成果内容包括微电影剧本,微电影作品(作品时长要求: 八至十分钟)。
    (3).注意微电影选题的恰当性、内容的思想性与表现方式的艺术性,切实回应实践主题的要求。
    项目四:制作"马克思的朋友圈"
    1.实践目标
    结合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遵循"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本位,以德育教育为目标",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对学生知识接受习惯和话语表达体系进行精准把握。通过让学生制作"马克思的朋友圈",用接年轻人地气的网络话语和新颖生动的传播形式,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既增强学生对马原课的兴趣,也为实现把马原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质课程做出贡献。
    2.实践过程
    (1).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构思"马克思朋友圈"的相关发布内容与互动内容。
    (2).以班级为单位,按照每组八人左右划分小组,小组成员就需要制作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
    (3).小组讨论后分工制作"马克思的朋友圈",可以用网络上朋友圈模版制作也可以进行手工绘制。
    (4).注意制作时选题的恰当性、内容的思想性与表现方式的艺术性。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将制作完成的"马克思的朋友圈"上交,要求"马克思的朋友圈"发布内容不少于十条,每条朋友圈配图至少两张,在每条发布内容下的互动不少于五条,发布内容与互动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自己制作的"马克思的朋友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