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期:2024-4-01
点击:498
连日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听巡课、磨课、“两会”精神进课堂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交流,帮助教师扬长补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探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活动过程中贯彻落实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理念,让大家形成共识。刚刚参加完集体备课的李晓玉老师表示,“思政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教师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前沿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效果。思政课程急需要解决学生抬头率、出勤率低等问题。教学方法多注重教学形式改变,强调引入各类新的教学元素,增强课程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和吸引力。”
“思政课和社会实践大课堂结合起来,就能更接地气、更有生气,思政教育就更能入耳、入脑、入心。”经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亚楠介绍,通过本次系列活动,学院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三条经验总结。一是强化问题导向。主动挖掘新问题、探索回答新问题,展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引导学生更加自觉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看待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二是用活案例教学。依据“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选择案例,拓展案例来源,挖掘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伟大历程和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大历史,把其中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素材凝练为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生动课程案例,让学生产生共情共鸣共振。三是结合社会实践。注重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让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经典、知理论,更能通过调查研究来运用理论,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开展听巡课、磨课活动后,教研室主任姚鹏表示,“要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教师要把握住教材重难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根据学情确定教学方法,并最后进行教学反思。”
参加完公开课听课,青年教师纷纷表示,好老师不是天生的,需要在教育实践、改革和创新中慢慢养成,要不断磨练,怀揣初心,与爱同行,心怀万里江山,脚踏三尺讲台,做深研究,抓住重点,讲好故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教学案例、教学素材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不断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
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将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的“我心中的思政课”教学竞赛活动,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切实锤炼教师授课本领,使思政课在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中焕发新活力、注入新动力、呈现新气象。